羽絨服和棉服,是我們在秋冬季最常穿的保暖衣物,無論是攀登、滑雪等專業的戶外運動,還是日常生活的城市通勤。 就戶外運動而言,裝備要在了解的前提下,根據實際場景選擇和使用,才能做到事半功倍。 羽絨服的填充物主要是鵝絨與鴨絨;較保暖度而言,同等質量的鴨絨和鵝絨,可提供相同的保暖度,沒有區別。棉服使用合成保暖材料進行填充,這里的棉是指人造合成棉,而非天然棉。
羽絨服和棉服的保溫性能原理 在綜合對比羽絨服和棉服之前,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它們是如何達到保暖目的的。 熱量傳遞主要有三種方式:傳導、對流和輻射。在戶外運動中,對流是身體熱量散失的最主要方式。避免的方法,就是找一種可以容納盡量多的空氣的介質,讓空氣在這種介質中盡量少流動,從而避免對流產生的熱量散失。 羽絨服和棉服,或是得益于天然的結構,或是使用非常細的纖維,在正常的使用狀態下,它們會在內外層面料之間隔出一定的空間,空氣在這個密閉的空間中很少流動,從而達到保溫的目的。
羽絨服與棉服特性對比 蓬松度:羽絨服勝出 含絨量、蓬松度、充絨量是判斷羽絨產品優劣的重要指標。其中,蓬松度是衡量保暖質量的重要指標;蓬松度越高,意味著可以固定更大體積的空氣層來保溫和隔熱,所以保暖性越好。 在蓬松度上,進化了三十多年的人造纖維,目前還無法和在自然界中進化了幾千萬年的羽絨抗衡。盡管最新的合成棉,比之前的人造纖維性能提高了百分之十,但和高蓬松度羽絨還是有一定差距。
重量比:羽絨服勝出 同等保溫性能的羽絨和合成棉,羽絨具有更好的重量比和壓縮性,在不使用的時候會占用更小的體積。 耐久度:羽絨服勝出 盡管所有羽絨制品都會面臨一個尷尬問題:“掉毛”,羽絨會從接縫甚至是面料表面直接漏出來。但好的羽絨產品,在精心保養的情況下,可以使用幾十年。 合成棉服多年使用后,填充層的蓬松性會變差,這將導致保暖性減退。不過,合成棉技術在不斷精進,使用十年,單純從性能上講,也可以更新換代了。 潮濕后保溫性:棉服完勝 羽絨遇水之后,體積可能會變為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,甚至更少。在這種情況下,其保溫特性也相應的減少為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,基本等于“裸奔”。 而人造纖維遇水后,依然可以基本保持其形狀,從而依然具有保溫特性。實驗表明,有的合成棉在遇水后依然可以留存高達90%以上的保溫性能。 “遇水”并不僅僅限于下雨、降雪等外界因素,人體在運動中出汗、睡眠的時候自然散發的水汽都在列。 目前一些羽絨廠商為解決這個問題,開始嘗試生產“防水羽絨”,希望借此能抵御外界水汽的侵襲;但防水性與透氣性的平衡,又成新的問題了。
干燥速度:棉服勝出 合成棉被弄濕之后,可以很快干燥;而羽絨被弄濕之后,干燥需要很長的時間。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過河不小心跌倒,到對岸后,合成棉的衣服可能晾曬一兩個小時就干了,而羽絨服則基本失去功能,必須找其他的替代衣物換上了。 價格:棉服勝出 合成棉可以工業化生產,價格會越來越“平易近人”。而羽絨只能從禽類身上采集,成本會越來越高,這將導致國際羽絨市場價格大幅上揚,也自然讓羽絨制品越來越昂貴。
孰優孰劣? 關于羽絨服與棉服孰優孰劣的爭執,目前還沒有定論。 羽絨的優點是壓縮性好,單位重量的保暖性較好,并且通常能維持更久的時間;缺點則是容易吸附水汽,一旦濡濕就會喪失保暖性,并且很難晾干。棉服相對體積較大,壓縮性較差,但即使濕了也不會完全喪失保暖性。羽絨服的表面一旦刮破或燙壞,就會漏出大量的絨,棉服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。
如何選擇? 實際上,我一直都堅定地相信一件事情——世界上根本沒有壞天氣,只有壞選擇。想要在任何天氣下做任何運動都很享受,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情況穿相應的衣物,這個原則在秋冬季尤其適用。 在自然環境中,可能導致衣物被浸濕的原因很多,包括出汗、雨雪、過河、挖掘雪洞、水袋漏水等等。如果你很容易出汗,在進行長時間高強度戶外運動(如滑雪),或是在雨雪等潮濕環境中技術型攀登,那么選擇輕量的棉服作為中間層,搭配軟殼或者硬殼外套穿著更適合。 在寒冷環境下,當你停下來打保護、吃東西或清理營地時,迅速套上一件羽絨服,則可以更好地防止體溫流失,且這時運動強度相對較低,一些品牌羽絨服的防潑水性能也足以應對小雨雪。 就城市生活的日常通勤而言,羽絨服和棉服的選擇更加靈活,既可以作為中間保暖層,搭配軟殼、硬殼外套,也可以作為外層保暖層,單獨穿著。怎么穿兼顧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和個人的穿著喜好即可。
|